「距離聖馬可廣場數十米,溫馨的客房俯瞰運河。」威尼斯雙年展總部左右都是五星旅館,我們住在哪一間?
大運河邊的旅館每晚400歐元起跳,面對潟湖的豪華套房甚至要價1500歐元,樂透中獎再來住。今晚下禢的旅館在左方,照片外,一水之隔。
鐘樓是明顯地標,旅館相去不遠,卻很難按圖索驥,原地繞圈遍尋不著,內心頗感挫折。廿分鐘後,跨過小橋,好不容易發現旅館的的確確在運河邊,不是大運河,而是摩西(San Moise)運河,摩西橋、摩西廣場、摩西教堂近在咫尺。
一點不假,客房俯瞰摩西運河,三艘貢多拉並排停泊在河畔,旅館門口是貢多拉招呼站。隔河相望的五星旅館客人可乘坐快艇直達私人碼頭。
探頭窗外,向左看是摩西橋,向右看是大運河對岸的安康聖母教堂一角:
摩西運河與大運河的寬度天差地遠,三艘貢多拉尚能通行順暢:
四艘很勉強:
船夫不唱歌,吉他手奏樂娛賓:
五艘很難過:
手風琴伴奏,歌手(右)喘一口氣繼續歌唱:
1867年,馬克吐溫遊威尼斯,他出聲制止船夫:「現在你給我聽好……我是個外國人,但我可不想讓我的感覺被這種鬼哭狼號搞得四分五裂。要是你不停下來的話,我們之中便有一人要跳下水……再有一聲尖叫的話,你就給我滾下船!」嚇得魂不附體的船夫當然馬上住嘴不唱。(註)
1997年,我聽過貢多拉船夫唱歌,今年則不曾聽聞。
船隻擠爆河道,摩西橋行人紛紛停步,或站或蹲,觀看貢多拉過橋:
次日,晨間景象出奇寧靜,偶見快艇駛過:
觀光客在睡夢中,運貨人忙碌營生:
他們的方向一致,投奔大運河懷抱:
早餐後,河道開始鬧哄哄:
糟糕!塞車時刻:
不耍特技,沒有絕竅,唯有耐心等待:
十六世紀黑死病流行,威尼斯政府下令貢多拉船身統一漆成黑色。可不是每個人對於貢多拉皆毫無例外地存有好印象,以「死亡」有關的意象比喻或形容貢多拉屢見不鮮。
古代的貢多拉是何模樣?形狀像月牙,有船艙、有窗簾,如同秦淮畫舫:
船夫站立船尾操槳:
梳子形狀的船首代表威尼斯六區,船舷、椅背皆附加裝飾:
難得見到船夫一男一女,夫妻檔出動:
傍晚,船夫陸續下班,貢多拉回到自己的窩巢:
黑夜來臨,貢多拉就此消聲匿跡嗎?
註:「作家們的威尼斯」,Klaus Thiele-Dohrmann 著,劉興華譯,邊城出版 (2006)。
(威尼斯相簿1 https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90889961@N04/sets/72157648511859729/)
(威尼斯相簿2 https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90889961@N04/sets/72157646595880824/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