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上午逛拱廊街,冷雨攪局,興致涼了半截,午後雨過天青,太陽露臉,當我提議遊蒙馬特,老婆臉色一沉,蒙馬特並未列入她費心安排的巴黎行程。長時間旅行的精力耗損讓人情緒緊繃,此刻極易引發口角。俗話說,一個巴掌拍不響,我少吭氣為妙。

蒙馬特(Montmartre)之名源自「殉難者之山」,相傳至法國傳教的聖德尼(Saint Denis)被羅馬人逮捕(西元三世紀時基督教仍視為異教),在蒙馬特斬首,聖德尼捧著自己的頭顱步行至巴黎北郊倒地不起,後人在當地建立教堂,也是哥德式教堂的發源地。日後再另文介紹。

十九世紀晚期,蒙馬特燈紅酒綠、夜夜笙歌,文人、畫家蜂擁而至,頹廢放縱的波西米亞氛圍是創作的溫床。時至今日,人物皆非,「美好年代」的蒙馬特濃縮在一張張海報裡。
 

遊客即使找不到昔日風情,也找得到想帶回家的紀念品:

(Galerie Butte Montmartre)

他們三人的歌藝好壞已無印象,亮晶晶的銅板多到淹腳目,吸金功力太驚人,捧場的遊客黏在三叉路口不願離去,難怪我以前工作的公司奉「Location」為不二信條。


隔壁的藝廊規模不小,招牌的花樣不落俗套:
 
(Galerie d'Art Ceramique)

牆壁上黏掛著一件件彩繪陶瓷作品:
 

著名的黑貓變形為彩色貓:


對面的酒館曾經是畫家歡聚之處,原名 Aux Billards en Bois,如今已改名:
 
(Auberge de la Bonne Franquette)

塞尚畫筆下的柳樹街(Rue des Saules)冷冷清清:


立足位置正是柳樹街,前方遊人稀少,我們在此折返:

畢卡索以一幅畫抵付酒帳的狡兔(Lapin Agile)酒吧就此失之交臂,向前不到百米路,葡萄園也在那裡。

餐館以蒙馬特當地畫家 Poulbot 命名,他喜歡以兒童嬉戲情景入畫。


附近餐館林立,生意皆不惡:
 

風車靜止不動,卻止不住遊客好奇:
 
(Le Moulin de la Galette)

這一間酒館出現在雷諾瓦、羅特列克與畢卡索的繪畫裡,都是聊天飲酒、衣香鬢影的場面。

(Bal du moulin de la Galette, Renoir)

梵谷的繪畫重現原地景觀:


然而,紅色風車在哪裡?跳康康舞的紅磨坊(Moulin Rouge)在哪裡?留待日後再尋找。

帖特廣場(Place du Tertre)的肖像畫家競爭激烈,遊客擠得水洩不通:


向前看是聖心堂背面:


話說普法戰爭結束後,1871年1月,德軍進入巴黎,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登基。反政府的巴黎市民組成「巴黎公社」,以巴黎制高點蒙馬特為軍事基地,1871年3月至5月間短暫執政,樞機主教及多位政府軍將領慘遭殺害。政府軍奪回政權後,巴黎公社成員在拉雪茲神父公墓槍斃,行刑地點立碑紀念,稱為巴黎公社社員牆。

聖心堂為紀念受難之樞機主教,撫平政治悲劇事件而興建,1876年動工,1914年完成。
 
右側高舉長劍的騎士銅雕是聖女貞德。



從聖心堂俯瞰巴黎,我們才算完成蒙馬特之旅。


註:Lonely Planet 建議的2.5公里徒步路線,從 Blanche 地鐵站開始,至 Abbesses 地鐵站結束,紅磨坊、狡兔酒吧都不會漏掉。


(巴黎相簿1 https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90889961@N04/sets/72157648853414056/
(巴黎相簿2 https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90889961@N04/sets/72157646579074444/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J想飛 的頭像
    JJ想飛

    JJ想飛

    JJ想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