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7年12月,雲南麗江與山西平遙同登世界文化遺產名錄。平遙古城有城牆,麗江則無,據說木氏土司不願築城牆,以免活活受「困」,信不信由你!
廣義的麗江古城包括大研、束河、白沙。大研是明清土司官府所在,也是現在麗江市政府所在,西方有獅子山高踞,北方有象山及黑龍潭,東南方地勢平坦,形如大塊硯台而得名。
玉河廣場是城北入口,大水車將河水一分為三,汩汩流入城內。中河兩岸垂柳成蔭,遊客沿著寬闊的東大街向南走,腳步聲掩蓋流水聲,遊客流量簡直難以置信:
麗江旅行社胖金妹(註1)回憶1996年2月發生的七級大地震,建築物倒的倒、塌的塌。「我們正在吃晚飯,房子都震垮了,院子的圍牆沒倒,全家人躲在圍牆邊。」
1996年翻天覆地的變動是災難,也是契機,甚至創造麗江奇蹟。此話並非信口開河,麗江在地震後大大出名,中外遊客紛紛湧入,根據麗江市政府統計:
1998年(登錄世界遺產後)麗江遊客突破100萬人。
2011年麗江遊客突破1000萬人。
2012年麗江遊客高達1600萬人。
2013年7月底止麗江遊客已超過1100萬人。(註2)
麗江市人口120萬人,麗江古城人口僅24萬人。誇張的是麗江月平均遊客數在150萬人上下。
十二月是旅遊淡季,四方街(集市之意)廣場上依然人馬雜沓:
穿羊皮背心的馬夫大聲吆喝:「來騎馬啊!不騎馬枉來麗江。」誰負責收錢?埋頭滑手機的男子:
「喜歡嗎?爸爸帶你去騎馬。」「好啊!」
商店、酒吧、咖啡吧環繞著四方街,納西大嬸排排坐等待打跳時刻來臨,背後是賣鴨蛋橋:
賣雞豆橋跨越西河,科貢坊聳立在前,表彰清朝楊家兩代三人中舉而建造的三層門樓,楊家曾住在門樓後方順著山坡延伸的巷道裡:
大陸小資流行「來麗江發呆、看書、晒太陽」的說法。奇怪?手機在工作時不離手,休閒時也不離手:
現代人生活在網路裡,網路無所不在,真的能夠丟掉手機,放空腦袋嗎?
面對面談心的時間比不上手機、簡訊、微博、臉書、LINE,是不是?
美好的黃昏逕自從滑手機的指間溜走:
「你在 LINE 嗎?」賣玉米的阿姨心無旁鶩:
木府在古城的中心,看見「關門口」就不遠了。或許是2011年拍攝大陸古裝劇《木府風雲》之時改名「官門口」:
讀著門楹上對聯(右聯):「進府巷,入官門,立幾重木石牌坊,當知此鏡千秋重視讀書明理。」木氏土司必定是讀書明理之人。
再走幾十步路,木牌坊橫書「天雨流芳」,納西語是「讀書去吧」之意,文革破四舊時期已經毀掉,1996年重建。
木府是麗江登錄世界遺產後重建的仿古建築,我仍認為值得參觀。導覽員提醒細看飛檐的雕飾,「鳳在上、龍在下」象徵納西族是母系社會。哈!女人的天下,男人的天堂。
寺廟常見的飛檐和木府不同,龍在上、鳳在下:
處處有龍,處處有水,龍頭吐水:
城北有黑龍,城南有白龍。本地人最常利用靠近忠義市場的白馬龍潭三眼井:
半月泉三眼井相距不到百米:
上泉飲用、中泉洗菜、下泉洗衣。可以喝嗎?本地人不喝,我也不喝:
城南的七一街行人不如城北擁擠:
長日將盡,恢復清靜景象:
古城內全部畫為步行街,禁止車輛通行,當然不包括居民的摩托車或公務車:
不久,古城將籠罩黑幕,大研會不會變成另一種面貌?
註1:納西男女通稱胖金哥、胖金妹,無關胖瘦。
註2:2013年台灣觀光客總共800萬人。
- Jan 12 Sun 2014 18:05
麗江印象(6) - 大研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禁止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