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哥多華(Cordoba)是我們在安達魯西亞旅行的第一站,從AVE火車站往舊城的路途上,嚮往已久的陽光、橘子樹、繽紛花朵果然沒讓人失望,沒多久,太陽下蒸發的異味摧毀一切好印象,倒底是人或馬遺留的穢物呢?「只要未滿二十歲,都可以在自家門前大小便。」此話出自四十多年前英國作家的遊記(註1),難道至今未改?



我們住宿的旅館和城堡同名,與城牆前方的公園比鄰。推門進入就是貼著磁磚、掛著圓盤的客廳,這是安達魯西亞住宅的普遍景象。



旅館主人幫我們安排好時程,第一天下午參觀城堡,第二天上午參觀大清真寺,聽他的話沒錯,可以省下門票費用。不過城堡有午休時間,曾有遊客吃閉門羹大聲抱怨,職員回嘴說:「你們都不吃午飯啊!」記得吃午飯、睡午覺,這是我們在安達魯西亞學到的事。



如今所見的城堡(源自阿拉伯文 Alcázar)是十四世紀重建,西班牙國王征戰時居住。


(上圖:牆外/下圖:牆內)




城樓已不堪使用,庭園卻保持完善:


三座噴水池蓮葉翩翩、蓮花婀娜,彷彿身在南國,覺得分外親切:








1492年,收復格拉納達之前,Aragon 王國斐迪南國王、Castile-Leon 王國伊莎貝拉女王駐蹕於此城堡,哥倫布數度謁見國王及女王夫婦爭取贊助越洋探險,庭園內立著三人的塑像。同年10月,哥倫布橫渡大西洋發現新大陸。



711年,北非的阿拉伯人(摩爾人)跨越直布羅陀海峽,擊敗伊比利半島的西哥德人,取而代之成為西班牙的統治者。1236年,西班牙人重新奪回哥多華(詳見:收復失地運動)。在此之前,哥多華一直是摩爾人的都城,開創繁華盛世。

最早的統治者是羅馬人,留下神廟的殘破列柱:



大清真寺以外,哥多華舊城內的建築都是十三世紀以後興建。廿世紀初挖掘出土的宮殿才是原汁原味的摩爾人古蹟,在八公里外的 Medina Azahara,建造於十世紀。

由山丘上俯瞰:








城門示意圖:






廳堂:




殘垣:






可惜,宮殿維持不到半世紀,毀於摩爾人自相殘殺的戰亂(註2),早已被世人遺忘。忽生感觸:江山多嬌,英雄折腰,盛世如夢,俱往矣!

(哥多華相簿 https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90889961@N04/sets/72157647721922030/


註1:「西班牙」,Jan Morris 著,黃芳田譯,馬可孛羅文化出版 (2008)。
註2:「西班牙像一本書」,林達著,時報文化出版 (2007)。


延伸閱讀:維基百科 - 收復失地運動http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6%94%B6%E5%BE%A9% E5%A4%B1%E5%9C%B0%E9%81%8B%E5%8B%95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J想飛 的頭像
    JJ想飛

    JJ想飛

    JJ想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