童年夢想從未實現者可不少,擁有一具教師辦公室裡擺設的地球儀即為其一。倒未必多麼稀罕難得,實因家裡空間塞不下。
轉一轉地球儀,河流奔向海洋,海洋拉著陸地,我總是興奮莫名。其實,地球儀始終在心中轉動,牽引著旅行目的地。
1997年,初遊義大利,從北到南,遵循觀光客所熟悉的路線:羅馬、貝魯佳、阿西西、西恩納、聖吉米納諾、佛羅倫斯、威尼斯、米蘭、拿坡里、蘇連多、龐貝。
2006年趁遊瑞士之便,二遊義大利,瞄準中世紀統治北義的倫巴第王國,走訪米蘭、維洛納,兼及觀光客較陌生的 Vicenza、Mantova、Parma、Piacenza、Cremona、Pavia、Vigevano 等地。
義大利自助旅行的難度並不高,城市不大,人口不多,第二大城米蘭的人口約台北市一半。米蘭印象不僅是大教堂,或是領導流行的時裝:
我更記得米蘭的大蚊子,狠叮大腿,牛仔褲也阻擋不了。還有天天光顧的冰淇淋店,老闆娘和我有默契,只要哈密瓜口味。
1769年12月,莫札特(Wolfgang Amadeus Mozart, 1756-1791)跟隨父親乘著馬車展開義大利之旅,他們的足跡遍及 Milan、Verona、Mantova、Cremona、Parma、Bologna、Florence、Pisa、Genova、Rome,再返回米蘭。1770年12月26日,莫札特在米蘭推出歌劇《皇帝的慈悲》,年方十四,至今仍列入歌劇院演出節目。
莫札特寫給姊姊的信沒提到 Cremona 出名的小提琴。但是,說我為了製琴大師史特拉底瓦里(Antonio Stradivari, 1644-1737)走一趟 Cremona,並不為過。
Stradivari 在廣場上驕傲地展示心血錘鍊的小提琴:
陳列在宮殿或博物館裡的小提琴、中提琴、大提琴,必定來自 Cremona,傳聞史特拉底瓦里(Stradivari)和瓜奈里(Guarneri)的製琴技術皆師承阿瑪蒂(Amati),許多提琴家都使用三大家族製作的名琴,馬友友使用一把 Davidov Stradivarius(1712) 大提琴,原為紅顏薄命的杜普蕾(Jacqueline du Pré)生前使用,身價上億元台幣。
不聽古典音樂的人可能無法想像,市面上有幾張CD的賣點就在於名琴演奏。例如,小提琴家 Ricci 以三大家族製作的12把名琴演奏之《The Glory of Cremona》。
1771年3月,莫札特父子返回奧地利薩爾茲堡之前,繼續遊歷 Torino、Vicenza、Padova,並參加威尼斯嘉年華盛會。莫札特來過,我不能沒來過,三遊義大利,跳過米蘭,補足未曾拜訪的 Genova、Torino、Padova 三地,威尼斯則舊地重遊。
拿破崙征服威尼斯,聖馬可廣場征服拿破崙。遊客熙攘的廣場被譽為「歐洲大客廳」:
義大利中部山城是另一旅行重點,「托斯卡尼艷陽下」,我來了!
本來行程中企圖排入西西里,時間不夠充裕而作罷。
若不報好康太自私,在此公開省錢祕技。長程高鐵「歐洲之星」大約兩個半月前開放預購,我上網搶到兩段行程之特惠票:
Torino->Bologna 紅箭號(FRECCIAROSSA)原價58歐元。
Venezia->Roma 銀箭號(FRECCIARGENTO)原價76歐元。
Mini Price 僅僅9歐元,搶購要手腳快,熱門時段班次絕對秒殺。
前兩次義大利之行,印象多已渙散。近年來,尋幽攬勝與文明探索構成旅行的雙主軸,更體認非重新認識義大利不可。義大利是最早保護古蹟的國家,一座座古城可能兩三步就從現代走進古代,不用費心尋找,宮殿或教堂都是古羅馬式、文藝復興、巴洛克的建築範例,如此真實,如此貼近,彷彿聽得見幾世紀前建築大師的吆喝,工人的汗水也隱約嗅聞。
「沒有到過義大利的人,隨時都有不如人的自覺,因為他無法見到任何人都應該見到的東西。」(註)Johnson 說的,不是我。此話出自編纂《英文字典》享譽英國文壇的約翰生博士(Samuel Johnson, 1709-1784)。他還說過:「沒有什麼比外國人更愚蠢了!」
站立在投石擊倒巨人的大衛面前,我怎能不自覺愚蠢又渺小?
註:摘自「約翰生傳」,包斯威爾著,羅洛珈、莫洛夫譯,志文出版社(1976)。